学工动态
热点新闻
关于开展学生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
10-13

方汉文教授做客成长课堂谈全球化的信仰融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03  

 

 

        4月26日,由我校学生工作部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成长课堂”于博学楼第四阶梯教室开讲。苏州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方汉文教授就“马儒:全球化的信仰融新”这一主题做了精彩讲座。

                                                                    

 

    讲座中,方汉文就秘鲁学者佩雷斯在《儒学与全球化》一书中对“儒学在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上起到的重要作用”等内容的阐释,引出了“马儒”这一概念。他认为,“马儒”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儒学,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儒学为文明基石的信仰体系,是21世纪全球化的文明信仰。它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等世界其他文明的信仰是平等的,而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融合性。

       接着,方汉文对“马儒”和“宗教”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和阐释,并解析了“融新”(syncretism)一词的来源和背景。他谈到:“马儒”是信仰,一种人文主义信仰,其要义在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家学说之间存在契合之处,即其代表人物马克思与孔子并不肯定神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称“宗教”为麻醉人民的鸦片烟,而孔子也说到“鬼神之事吾也难知”,委婉地表达了其人文主义的潜在含义和对“宗教”的保守态度。由此可见,在谈及神论方面,“马儒”与“宗教”有着明显的不同。

 

                                 

 

    随后,方教授详细阐释了“儒学与孔子简说”、“什么是‘儒’”以及“‘儒’的由来”,并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儒学的截流以及儒学世界性的重要意义。他激励同学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培养大世界观,主动学习、传播、弘扬马儒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安博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