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课堂】品读国学经典 解析《易经》中的人文精神
文章来源:学生处 发布时间:2014-04-28
【成长课堂】品读国学经典 解析《易经》中的人文精神
4月23日下午,本学期第三场“成长课堂”在博学楼阶二开讲。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石刚以“《易经》中的人文精神”为题,凭借自己二十余年的研究经验,为大家解析了这部经典著作,带大家品读了其中蕴藏的思想内涵与人文精神。
石刚演讲(新闻中心 刘增荣摄影)
本场讲座是成长课堂国学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传统哲学中孕育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后,石刚巧借“世界读书日”的契机引导大家思考“怎样的书值得读?”。从而依次为大家揭示了《易经》的地位、由来、性质和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解析了值得当代借鉴的《易经》中的人文精神。
首先,《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相传由上古伏羲先画出八卦,经中古时期文王演化周易、近古孔子作“十翼”注,最终完成。据考证,“八卦”距今至少4000余
年历史,虽然最初被用于卜筮,但其演变过程却反映了深刻的儒家哲学思想。讲座过程中,石刚特意对同学们认为神秘而陌生的古筮法做了介绍,从卦象的由来到卦
辞、爻辞的吉凶变化,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石刚进一步讲解到,古筮法其实标志着先民的世界观由蒙昧走向理性,从完全听命于天、发展到更多地发挥人类的创
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人谋”取代“鬼谋”,从而引导大家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孕育的理性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思考。
接
着,石刚为大家主要讲解了《易经》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他通过对比中西方对于“人文主义”的不同理解,揭示“人文精神”在“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
值,赞美人的伟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肯定了《易经》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也是当今社会急需提倡的,并将其提炼为“自强不
息的奋斗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直内方外的君子精神”以及“趋时尚中的中庸精神”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解析。最后,石刚用“《易
经》是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易经》是一座仙山,入于其中,美景无限。对于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财产,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作为演讲的结束语,留
给大家无限的沉思。
身着汉服来听讲座的女孩与石刚老师探讨国学
自2013年9月,
学生处通过多渠道打造“成长课堂”宣传平台、加大调研力度、创新听讲激励机制等手段,全面改进、完善了成长课堂的运行机制,较好地提高了讲座信息的到达率
和覆盖面,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听讲兴趣和需求,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听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成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喜爱和受欢迎的第二课堂
讲座品牌。本场成长课堂除了我校学生以外,也吸引了不少老师和外校学生及周边居民前来听讲,现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